由于朦朧的性意識使少女在社交的開始期對異性產(chǎn)生了疏遠。所以,少女首先交往的對象是同性的同齡伙伴,按年齡大致分為三階段。
1.初期階段(11~13歲)。這一階段少女社交心理的表現(xiàn)是為了滿足結(jié)伴而行的需要。這是由于她們的活動范圍由家庭轉(zhuǎn)向社會以后處在擺脫時父母的依賴心理的過渡期及社會交往的適應(yīng)期,急需結(jié)伴同行,既為自己涉足社會壯膽,又可轉(zhuǎn)移依賴支點。
這一階段少女對交往對象的選擇較注重外部行為,只要能相處愉快,有一些類似的愛好就能成為朋友。另外,選擇的范圍雖較小,但少女對這一階段交往結(jié)下的友誼卻記憶最深,因為它是第一次由自己選擇而建立的純真感情,不夾帶任何功利因索。
2.中期階段(14~16歲)。這一階段少女的交往顯現(xiàn)了匹配原則。所謂匹配原則是指少女對交往對象的內(nèi)在素質(zhì)有了明確的要求,使之與自己吻合。如興趣愛好的相同點增多,品德、才能、修養(yǎng)、意志力、價值觀能互相借鑒、補充,對方的家庭條件、在群體中的地位、影響、作用、個人聲譽和自己是否匹配;另外,是否能滿足同情、理解、崇拜等心理需求也包括在此原則中。
匹配原則的出現(xiàn)使少女的社交里有了層次和小群體。少女一旦進入了小群體圈,就會產(chǎn)生較強的向心力和群體排他性,她將努力確立自己在群體中的地位,以免被孤立,而對群體之外的人具有較強的排斥性。當匹配關(guān)系確定后,她們則要求建立彼此間絕對信任的友誼。
3.后期階段(17歲以后)。這一階段少女的社會交往是一個較復雜的過程,這是因為,她們本身已趨向成熟,心理狀態(tài)錯綜復雜,社交經(jīng)驗較為豐富,社交圈也日益擴大,而與此同時,對伙伴的適應(yīng)面卻變窄了。交往中的志同道合被無限夸大,因此,選擇面變得極其狹窄,篩選亦極為嚴格。
另外,少女對異性的疏遠和抵制心理到此階段明顯減弱,對異性的關(guān)注大大超過了對同性的關(guān)注。這種關(guān)注成了與同性交往的制約因素,淡薄了與同性朋友間的關(guān)系。這并非說有了異性交往就不需要同性友誼,只是此階段的少女不再把同性交往看成是社交的唯一形式,而是當作補充。這是因為她們與異性一對一的交往多半在群體中不被歡迎,她們在與異性交往的同時,擔心被同性伙伴孤。另外,同性伙伴與異性交往增多以及自己被淡漠的概率也增大了。所有這些因素,導致了這階段少女社交心理的復雜化。